雪凝遥忆

碎碎念:关于大众传媒下的酷儿文化

最近在听老师讲大众媒体中,关于LGBTIQ+的酷儿文化,正巧国内《神奇动物3》上映,故事里相爱相杀,经过官方盖章认证的ggad成为了无数影迷讨论的焦点。其实近几年,“腐文化”在国内外都迎来了越加旺盛的市场。相比于传统的异性cp,同性cp似乎可以给大家带来更为新鲜的观感。有时候,在互联网上看到逐渐壮大的同人圈,我觉得好像至少酷儿中的gay,lesbain不必再在社会里苦苦隐藏自己的身份,时刻面临被腐朽的异性恋霸权歧视伤害的危险。但讽刺的是,媒体之中的酷儿文化传播,不过仅仅停留在了“卖腐”的层面。纵然是在虚幻的故事里,同性的感情也要被扣上“社会主义兄弟情”的帽子,情节一改再改才能播出,便是如大家心照不宣的ggad,剧本中在餐厅的那一吻,也要在正式上映的全球版本中被删去。不单单是在中国,即便是在打着“friendly to LGBTIQ+”的国外,在脱离虚幻的互联网之后,掠过那些由无数粉丝杜撰而出的同人故事之后,现实中的酷儿们,依然是被歧视指摘的对象。

所有在网络中,建立在关乎酷儿主题作品的狂欢,好像是对现实最为冷漠的反讽。而即便是在互联网上,所谓的同人文化,又当真是对酷儿们的写照吗?那些基于浪漫爱情底色创作而出的情节,也实难勾勒出LGBTIQ的真实处境。更不必提及完全遵循了异性恋中繁衍规律的ABO设定。

但令我欣慰的是,至少在国外的课堂上,有关于媒体中LGBTIQ+的刻板形象,关于酷儿文化,同人小说的影响,是可以被认真拿来讨论研究的话题,而非仅仅停留在网络上对此的一番调侃。老师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分享热门的影视cp案例拿来讨论(不得不说国外课件上的有些同人图还是尺度蛮大的,在这里选几张不那么“露骨”的放上来~)

无论是女权或是酷儿,这些有关性别的讨论是在近些年才逐渐成为热门话题,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思考研究的。而走出我们自己原有的思维禁锢,去接纳这些崭新的观念并不容易,现有的研究理论也并不够完善,它们或者还有着许多的漏洞和不足。可是,只有我们不再对这些看似“敏感”的内容三缄其口,敢于去讨论研究,那些腐朽古老的观念,才有可能走到阳光下,被一一照亮更迭。

当然,社会的包容,并不意味着我们人人都要为少数族群摇旗呐喊些什么,我们当然可以保有自己的意见。所谓的包容,并非意味着思想的同化,不过只是,你尽可以选择自己的路,但还请不要干涉他人自己的选择,不要用你偏执的一句厌恶反感,去否定他人身份存在的意义。学会尊重旁人,并不与我们坚持自己的选择所违背。

或者终有一天,我们无需再以“酷儿”“异性恋”“男性”“女性”等,去清晰地划分出你我的界限,就好像是在那条colour run🌈的跑道上,本也应有我们所有人的足迹。


评论

热度(9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